□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李曼 通讯员 张静 李季春 李帅 刘伟韬 文图
本报讯 “村里的300千瓦光伏电站年收入25.7万元,1400亩大粒樱桃园让村民亩均收入8000元。电力部门的大力投入,让老百姓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福利。”近日,在孟津县常袋镇马岭村,看到有记者跟随供电服务人员采访,该村党支部书记马其祥热情地迎了上来,给他们点赞。
脱贫攻坚,电力先行——国网洛阳供电公司充分发挥电力行业优势,扎实推进电网扶贫、电网脱贫工作,通过电网改造,为贫困村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电力保障,打造具有电力特色的精准扶贫模式。孟津县马岭村,在脱贫攻坚、产业致富上取得的成绩,就离不开当地电力部门的支持。
一村一策,电网改造助力脱贫攻坚 马岭村地处常袋镇西部沟壑地区,既是该镇的中心村,也是出了名的贫困村。村里的电网改造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原有供电线路线径小、配变容量低,一到用电高峰期,村民的生产、生活用电有时就会得不到保障。
孟津县供电公司结合马岭村实际情况,以“满足当前需求,兼顾长远发展”理念,在用电负荷集中及低压长距离供电区域,采取“密布点、短半径”方式,优化配电台区布局和供电范围。
改造后的马岭村,配变总容量增加至1815千伏安,户均配变容量提升至2.75千伏安,低压供电半径缩短至453米,低压线损率降低至3.8%,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大幅提升。
昔日贫困户张占营如今已脱贫。前几年,他打工、种核桃,不但钱没挣到,本儿还折了进去。电网升级改造后,他一口气买了3000只土鸡搞养殖。
“打料、控温、照明,没电啥都干不成。”张占营说,归功于稳定的电压,他今年挣到了钱,正准备再上一套智能化设备,扩大养殖规模。
“现在,村里的樱桃成了特色农产品,不愁销路,坐在家门口等收购商上门就行了。”该村种植户张轩说。
跟踪服务,当好特色农业发展“电保姆” 随着电网升级改造,马岭村除了发展樱桃种植产业,还搞起了乡村旅游。灌溉“油改电”的完成,让村民们告别了靠天吃饭,但樱桃产业在发展,仅灌溉这一项,就对供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今年,为保障村里的1400多亩樱桃灌溉及养殖场的用电,孟津县供电公司在2017年电网改造的基础上,又完成14基电杆的组立和600米导线的施放工作。
为服务马岭村的特色农业发展,基层供电所还积极推行“一对一”“点对点”式跟踪服务机制。公司党员服务队定期组织排查内部供电设备安全隐患,开展故障维修、节能指导、维护培训等服务,在灌溉、照明等电气设备的使用上,给村民提供指导和帮助,不断通过电网建设和供电优质服务,助推马岭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多策并举,提前完成电网脱贫目标 电网改造给马岭村带来的变化,只是孟津县整体电网改造助力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孟津县供电公司积极争取电网建设资金,以电网建设助推脱贫攻坚,先后完成了农配网工程、村村通动力电专项,截至今年7月,全县60个贫困村通动力电率、户户通电率都已达到100%,贫困村户均配变容量由原来的0.86千伏安增加到2.2千伏安,提前完成了电网脱贫目标。
同时,孟津县供电公司认真落实《河南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关于统筹推进非贫困县和非贫困村脱贫攻坚工作的若干意见》,坚持“分类统筹、整村推进、销号管理”电网改造思路,加快普通行政村改造,目前已完成20个电网薄弱行政村电网改造。
依托电网建设和供电服务“牵线搭桥”,孟津县特色农业、文化旅游融合快速发展,“农产品”变身“旅游产品”,全县规模500亩以上休闲农业园区已发展到55家,培育省级产业集群1个,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000余家,注册家庭农场76家,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家。特色农业的发展,已吸引到3000多名在外打工的农民回乡创业,进一步带动了贫困村发展,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